彼得·阿克罗伊德:《艾略特传》片段
(T.S. Eliot,1888—1965)
《艾略特传》片段
[英]彼得·阿克罗伊德
(Peter Ackroyd,1949—)
中译:刘长缨、张筱强
。。在一部作品中对某一对象进行持续稳定的观察并提炼出其主要特征的做法,完全可以被感伤主义者视为冷酷,但要在文学领域中分辨冷酷和激情仍是相当困难的。
。。艾略特经过《斗士斯威尼》的戏剧实验后又形成的风格。但这种结构流畅、准交谈式的诗却显得丧失了某种力量——早期作品中的那些奇妙的隐语不见了,其力量让位给一种轰轰作响的声音,诗行不再自烁发亮,而是趋向于做结论。
。。要设想一首未完成的诗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的确在艾略特发表的两个片段中看到了英语诗中的一种新东西——风趣、尖刻、诗与散文的剪接以及声调和语气的合成。……但是像《斗士斯威尼》一样,这项工程的新颖之处太过分了,在现存文学中他找不到可以吸取力量与受到启迪的范本。
。。“未完成的诗”即《斗士斯威尼》和《科利奥兰》那几页,是这部诗集中最强烈的部分,在此以后艾略特所有作品都是比较规整和比较确定的。
。。新诗人,至少是年轻诗人对他所要展示的东西不再感兴趣了。他没有为此不安,就像他对乔治贝克所说,对每个诗人,最好的位置是有经济保障,然后站在一旁不抱任何妒忌地观察那些更负盛名的昙花一现式诗人。但有一点让他的批评者说对了,他已经变成了另一个诗人。
。。在《小吉丁》以及整个《四个四重奏》中我们看到一种传统的轮廓,它被漂亮地勾勒出来,但在消失之前、在灾难性的欧战警报拉响之前,它却幻觉般发着微光,在这首诗中形式的整饬、标准与内在本质的忧虑脆弱,雄辩的直率与掩盖在这种雄辩之下的艾略特个人记忆形成尖锐矛盾,这赋予诗力量。
。。1946年11月,他描绘了一个变得更加“不可信的公众世界”和一个使人越发“不可忍受的个人世界”……“未来将有几个世纪的野蛮时代。”;不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普通人,他的天才都在于他有把他个性中的破坏性倾向塑造成大于他自己的东西,从而抵制它的能力。;他以行动促成了这一文化的形成,并赋予他它一个出自他内心的形式和结构,他为这种文化确定的东西是一种修辞学上的确定……带着隆隆作响的轰鸣与省略,带着节奏的力量和戏剧性的双关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希摩斯的话语”关于诗艺和文学、思想史、亚细亚现实观察,不定期更新,希望持续呈现一种文学传统和智识视野,也呈现当代中文写作者的工作。
在《约伯记》中,代表陆地力量的巨兽比希摩斯,与代表海洋力量的巨兽利维坦对应。霍布斯1656年在针对另一个写作者Bramhall撰写的小册子《关于自由、必然和偶然》的评论中写到,要反驳利维坦,“比希摩斯对抗利维坦”将是恰如其分的标题。比希摩斯也成为霍布斯另一本著作的书名,在这个标题下,霍布斯对1640—1660年间的革命进行历史描述。比希摩斯被霍布斯用来象征无政府状态,同时,利维坦意谓国家,比希摩斯意谓革命。不过,在其他的许多书籍与阐释中,比希摩斯与利维坦的形象各自具有众多变体,两者的关系也充满变数。